電子式電動調節閥故障主要是電氣故障和機械故障兩大類,分析故障現象,根據電子式電動調節閥的原理進行分析和處理是搞好設備維護的關鍵。本文在總結多年維護經驗的基礎上,詳細分析了電子式電動調節閥的常見故障與處理辦法。
電子式電動調節閥是調節控制管道內流體流量大小的關鍵設備,廣泛應用于電力、冶金、石化等行業,它可靠性高、使用方便、維修簡單,逐步取代了笨重的執行機構、氣動調節閥等產品,成為現代控制系統的關鍵組成設備。如何應用好電子式電動調節閥,低設備故障率,減少故障是我們維護工作的重點。 一、電子式電動調節閥
二、執行器主要故障及處理辦法
2 .1 電機部分
2 .1.1 電機不動作,控制模塊電源和信號燈均亮,原因可能是:
1 ) 無電源或電源電壓不正常;
2 ) 電機斷線;
3 ) 電機、電位器、電容各插接頭接觸不良;
4 ) 電機內溫度保護開關動作;
5 ) 控制模塊故障。
2 .1.2 電機不動作,控制模塊電源和信號燈均不亮,原因可能是:
1 ) 輸入信號不正常;
2 ) 輸入信號極性接反;
3 ) 控制模塊故障。
2 .1.3 電機過熱,偶爾有暫?,F象,原因可能是:
1 ) 上、下限位開關凸輪調整不正確;
2 ) 配套閥門允許壓差超出額定范圍;
3 ) 過載保護動作,執行器和閥門有卡住現象;
4 ) 控制模塊靈敏度過高;
5 ) 熱保護動作,環境溫度過高,散熱不暢。
2 .1.4 電動機發熱迅速且震蕩爬行,短時間內停止工作,原因可能是:
1 ) 干擾信號過大。用數字式萬用表交流“2 V”電壓檔測控制模塊輸入端是否有約10 mV以上的交流干擾;檢查信號線是否是屏蔽線,是否與電源線隔離。若有交流干擾,可用470μF、25 V電解電容并接在控制模塊輸入信號端消除干擾。
2 ) 電位器及電位器配線不良。
3 ) 反饋組件故障。
4 ) 控制模塊靈敏度過高,需要調整電位器靈敏度,減少動作頻率。
2 .1.5電動機發熱,停止動作,溫度降下來又恢復工作,原因可能是:
1 ) 控制模塊靈敏度過高。需要調整電位器靈敏度,減少動作頻率。
2 ) 環境溫度過高,電機散熱不好。需要降低環境溫度或將閥門移位。
2.2傳動部分
2 .2 .1皮帶斷裂或傳動齒輪損壞,原因可能是:
1 ) 閥門卡??;
2 ) 閥門過負荷;
3 ) 執行器內部傳動部分損壞卡??;
4 ) 零位和行程電位器的調整不正確;
5 ) 限位開關調整不正確。
2 .2 .2 齒輪松動應緊固固定螺栓。
2 .3 其它故障
2 .3 .1位置反饋信號太大或太小。原因可能是:
1 ) 零位和行程電位器的調整不正確,進行適當調整;
2 ) 控制模塊故障,通過更換控制模塊判斷。
2 .3 .2 加信號后執行器全開或全關不可調節,限位開關動作后也不停。原因可能是:
1 ) 功能選擇開關不正確:
2 ) 零位和行程電位器的調整不正確;
3 ) 控制模塊故障;
4 ) 限位開關或接線故障。
2 .3.3執行器在一定開度下,加開信號后,執行器偶爾先回零位后再到指定位置,其故障原因可能是位置反饋信號失常,控制模塊故障,更換控制模塊即可。注意:進行零位、行程調整時,應先松開限位開關的凸輪,調整完后再將其固定。當然,電動執行器在使用過程中可能還會遇到其他的問題,這需要維護人員細心地觀察,仔細地分析,逐步排除故障。
三、主要部件的更換查對故障原因后,部件的更換也不能忽視,應掌握正確的更換方法,既方便操作,同時還能保證更換后的部件工作正常。
3 .1 電動機及皮帶的更換步驟
1 ) 松開固定電動機的4個內六角螺釘;
2 ) 更換電動機或皮帶;
3 ) 固定時將皮帶拉緊,再緊固4個內六角螺釘。
3 .2角行程反饋電位器組件的更換步驟
1 ) 用手動曲柄把執行器置于閥門關閉位置;
2 ) 把電位器組件卸下來;
3 ) 把安裝在執行器反饋桿上的大齒輪的緊固螺釘松開;
4 ) 將新電位器組件安裝到執行器上;
5 ) 把反饋桿上的大齒輪逆時針轉動200后,緊固螺釘即完成更換。
3 .3直行程反饋電位器的更換步驟
1 ) 記住各齒輪組件的位置,再進行拆卸,松開螺釘;
2 ) 記住安裝在電位器軸上的齒輪有一個小孔是固定彈簧用的,小孔的位置要記好;
3 ) 記住電位器引線的安裝方向再進行電位器更換;
4 ) 重新組裝反饋組件時,應先將電位器、齒輪組件、彈簧組裝好,用螺釘固定安裝板后,再安裝齒條
(從齒條底部往上推齒條到任意位置松開手后,齒條應能自由下落) 。